席磊,男,201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1993年12月到河南农业大学工作,现为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教授,现任河南省政府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,中国仿真学会农业建模与仿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,是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、河南省教学标兵。
一、风清气正扬好帆
席磊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,坚守社会主义大学的政治属性,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方向,身体力行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仁爱之心的教师要求。自工作以来,把每次角色转变当成一次学习、修业的新起点,筑牢党的教育指导思想,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通过在干中学、学中干,加强思想道德修养,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能力,坚持做学生的“四个引路人”,自觉践行“四个相统一”,自觉将专业讲授与课程思政相结合,用中国梦鼓舞成长,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把奋发向上,拼搏进取这样的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传播到大学生的心田。
二、教书育人甘奉献
席磊同志积极承担教学任务,针对研究生、本科生不同层次学生主讲了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》等5门课程。秉持着“良田才能育良苗,每一堂课,我都感觉自己在浇灌希望”的教学理念,开展了系列化的教学改革,形成了“以疑导课,以理启思,寓学于行”的教学特色,主讲课程先后建设成为校级优秀课程,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和省级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一流课程。打造了计算机专业“校-省-国”三级衔接的程序设计实践创新竞赛机制,近年来,在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比赛中获国家级奖励30余项,省级以上获奖人次超过200人。带领专业建设团队坚持用系统的视角提高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,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“多方协同、两段双需”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,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功入选国家、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序列。
三、知行统一敢为先
席磊同志自1997年以来,在农业信息学领域,围绕作物监测机理与调优决策问题,系统开展了农业知识工程、作物生长发育模拟与三维重建、作物表型监测与智能系统等工作,形成了“农业信息感知与监测”、“农业物联网与服务计算”特色研究方向。先后主持主研国家“863”计划、“十二五”科技支撑计划、“十三五”重点研发计划、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、河南省科技攻关等科研课题16项,发表学术论文64篇,出版教材和专著7部,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,软件著作权17项。先后成功申报了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—中原农村信息港(2012年)、河南省农田环境监测与控制工程实验室(2016年)、河南农业大数据双创基地(2018年)等3个国家级、省部级科研平台。在丰富农业信息化理论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,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3项,三等奖1项。
四、情系三农履责任
席磊同志始终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,围绕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,连续17年坚持以滑县为基地,开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和推广,积极服务河南社会经济发展。在研发小麦全生育期立体化监测与诊断管理技术,解决苗情及时监测精确诊断问题,提高动态调控决策水平,构建农业生产知识可视化表达技术,为小麦生产知识传播和技术推广提供新方式,创建跨媒体大数据应用的多渠道精准化小麦生产综合服务平台,建立新型信息服务范式提升服务效能等研究成果,为推动河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,推动社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和示范。
立志做良师,甘为学生梯。28年来,席磊同志用自己对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,用爱生、爱校、爱农、爱国的初心,认真负责的履行了一名党员的神圣责任。